龜類的皮膚其實并不粗糙,反而還帶有粘液,就和蜥蜴類似,但是實際上它們也會有皮膚病的時候,畢竟與人類生活環境的不同,他們也存在種族間的斗爭等,當皮膚出現傷口,發炎等等情況,環境的惡劣,就很容易引起黃緣龜的皮膚病了。
黃緣龜易得的皮膚病的治療
如果是治療白眼病或者嚴重腐皮的話得進一步提高劑量采用藥浴的方法治療。使用"上野黃藥"的話濃度為1g/100mL,藥液溫度必須控制在20度以上否則黃粉沒有藥性,藥浴時間2-3小時為宜,療程不超過5天。(目前本人沒遇到過5天內不能痊愈的)像嚴重的白眼病,藥浴過程中可以發現從鼻腔和眼部流出白色膿狀物,原本堵塞的鼻孔藥浴后會得到疏通。腐皮的話藥浴過后會有死皮脫下,并且病灶沾染上大量黃粉藥劑,持久保持藥效。但是黃粉的缺點是對霉菌真菌效果不強。碘伏是個好東西,既可以用于治療外傷感染又可以用來給水族器具消毒,而且超便宜,對黃粉無效的霉菌真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外傷后立即涂碘伏可以加速傷口止血,缺點是對皮膚刺激很大用藥后需要干養不適合脆弱的水龜苗用。用時建議用棉花棒蘸取后直接涂到患處,不建議稀釋后藥浴,碘攝入過量會中毒具體毒理請搜索“碘中毒”。聚維酮碘可以視作碘伏的強化版用法相同。
黃緣龜的特征
雄龜背甲長而稍扁,尾較粗長;雌龜背甲厚,尾較短。
(1)雄性黃緣盒龜的背部拱起較高,頂部尖,腹甲后緣略尖,尾長,泄殖腔孔距尾基部較遠;雌性龜的背部拱起較小,但頂部鈍,腹甲后緣略呈半圓形,尾粗短,泄殖腔孔距尾基部較近。
(2)將龜的腹部朝天,用手將龜的四肢、頭頂觸縮人殼內,將龜的尾部擺直,若是雄性龜,則可看到交接器從泄殖腔孔內翻出,呈黑色傘狀。而雌性的泄殖腔孔內僅排出泡泡或稀粘液。
飼養的注意事項
黃緣是陸棲的,但也需在飼養場地中放置淺水區供其飲用,戲水和浸泡。幼體更喜歡水棲。黃緣比安布分布得更北,通常在高山地區(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熱帶)所以接受充分的陽光浴以提升體溫是必需的。需要提供優質的鈣源,如:墨魚骨,壓碎的牡蠣殼,煮熟的或壓碎的蛋殼。如氣候適宜可戶外飼養。許多飼主讓龜每年冬眠,但在有些嚴寒地區未必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