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與傳播
本病的病原是沙門氏桿菌?;加斜静〉膭游?,其所產的乳、肉、蛋中都可含有此種細菌。病畜的糞便中也含有大量沙門氏桿菌,因此,當健康貓與被污染的食物、水等接觸,或用未經煮沸的這些食物喂貓時,就可經消化道感染發病。另外,被病菌污染的籠具、器皿等在該病的傳播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病貓有接觸或吃食過被污染的物品或食品的病史。

二、癥狀
在臨床上可見到病貓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不食,呼吸淺表,嘔吐和腹瀉,糞便呈水樣或粘液樣,重癥病例稀便中帶有血液。全身衰弱,常躺臥不起,體重迅速減輕,腹瀉重者,粘膜蒼白,虛弱,脫水,臨死前出現黃疽。幼貓感染后,體溫降低,全身虛弱明顯,并常出現轉移病兆。貓的沙門氏菌病死亡率10%左右,并可明顯影響貓的生長發育。 根據以上癥狀,一般只能作出初步診斷,最后確診還須依靠實驗室檢驗。
三、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禁喂帶菌、染菌的魚、肉、乳及乳制品,嚴格控制病貓;病后的貓與健康貓接觸。對病貓舍、貓窩、食具及其他用具,應以來蘇兒、新潔爾滅、5%氨水、3%火堿溶液進行消毒。尸體要深埋或燒毀。 對病貓可應用抗菌藥物治療。通常使用:氯霉素皮下或肌肉注射,用量20毫克仟克體重,每日一次,連用3—5天,或新霉素片內服,用量5一10毫克汗克體重,每天一次,連喂5—7天,或映喃陛酮(痢特靈)內服,日用量10毫克仟克體重,分兩次內服,連用5—7天。也可用大蒜泥內服,取大蒜5—25克,搗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酐內服,每日三次,連服3—4天。對癥治療,如輸液、保護心臟、清腸制酵、保護胃腸粘膜等療法。
副傷寒威脅貓咪健康,飼主應耐心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