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源歷史
阿比西尼亞貓歷史悠久,原產于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關于名字的起源并非因為它的老家在埃塞俄比亞(舊稱阿比西尼亞),而是因為在英國首次“阿比西尼亞貓展”的報告上,寫著是從埃塞俄比亞進口的。首次提及這種貓,是在Harper周刊(1月27日,1872期)中,它以第三名出現在1871年12月的Crystal Palace展會中。
阿比西尼亞貓是來自于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大約在1860年古埃及貓被一位英國軍官從阿比西尼亞帶回英國,經過許多養貓愛好者精心培育完善,使其迅速傳播開來,經過培育,就一點點變的完美了,但是,第一個進行品種注冊的貓確實北美的。
阿比西尼亞貓是1967年由純種的阿比西尼亞貓突變產生出來的長毛貓,經過有計劃繁殖而形成的品種。在歐美等國經過繁衍培育,至1983年才得到英國貓協會的認可,1991年在英國貓迷管理委員會奪得冠軍地位。阿比西尼亞貓屬于西方的貓,它在北美地區的流行貓中,可以算是其中一員,屬于流行的短毛品種。
體形
阿比西尼亞貓身軀柔軟靈活,其外表與暹邏貓有些許類似,但是整個體態要比暹羅貓來得豐腴一些。阿比西尼亞貓有著楔形的臉蛋、大而尖的耳朵、呈杏仁狀的雙眼,眼睛的顏色為琥珀色、淺褐色或是綠色,眼睛的周圍并有一圈深色的色環,像是畫了眼線一般。阿比西尼亞貓屬于中等體態的貓,在北美洲及歐洲各有不同的體型發展,如在北美洲發展的阿比西尼亞貓頭形較圓,而歐洲的品種其吻部則較為細尖。
頭部
頭形精巧,為稍帶圓的三角形。鼻梁稍隆,吻短而堅實,齒為剪式咬合。
耳朵
耳大而直立,基部寬,耳廓邊緣很薄,耳端稍尖并前傾。耳毛短而密,紅褐色種毛尖黑色或黑褐色;紅色種毛尖呈巧克力色。耳內長有飾毛。
眼睛
眼大呈杏仁形,略吊眼梢;眼緣黑色,周圍為褐色毛覆蓋。眼色為綠、黃、淡褐等色。
軀體
體型中等,體態輕盈,肌肉發達,各部比例勻稱協調。
四肢:四肢細長,腳爪纖巧,與圓形而修長的身材協調一致。
趾部:趾為小而堅實的卵形。立起時,能看到用爪尖站起來。 尾:尾長而尖,呈錐形,尾根部粗大。
被毛
被毛細密柔軟,富有彈性。多數被毛紅黃相間,深淺不一,加上折光作用而形成斑紋;活動時被毛顏色變化微妙,如絲綢般艷麗閃亮,極富魅力。
毛色
阿比西尼亞貓公認的毛色為兩種,紅褐色種和紅色種。紅褐色種全身色調為紅褐色。毛尖呈黑色或黑褐色,近毛根部為紅黃褐色。完全深色毛尖時,背部允許深色。下毛紅黃褐色(紅色、黃褐色交叉)層尖的毛尖黑色。前胸部、腹部和前肢內側被毛顏色與整體顏色協調一致,以黃褐色最為理想。下腭部淡黃色。
鼻鏡呈磚紅色。足趾間黑色或茶色,足趾至爪尖都為黑色。眼睛從金黃色至綠色,越深越好。紅色種全身色調為柔和而鮮明的紅色,毛尖呈巧克力色,但以深紅色為最理想。耳和尾端的毛尖為巧克力棕色。鼻鏡為粉紅色。足趾間粉紅色,從足趾到爪尖呈巧克力棕色。
阿比西尼亞貓的毛色并非單一毛色,它們每一根毛都具有兩到三個色帶,使得其被毛出現相當美麗的明暗光澤變化,它們的毛質非常細致柔軟,雖然是短毛貓種,但是中等長度的毛發摸起來相當柔順,其額頭則有M字形的斑紋裝飾之。
不良性征
足趾間顏色在標準以外;頭部長而窄狹或短而圓,四肢有條紋;尾上有環形毛;頭部有黑線條紋(黑項鏈樣毛);腰部及肩部有灰色被毛均為缺點。白色斑或黑色斑;除口吻、喉部以外的白色毛;被毛為單色毛;紅色毛中混有黑色毛者為劣品。
生長習性
阿比西尼亞貓性格溫順,而且活潑開朗。喜歡生活在比較寬敞的環境,喜歡自由活動,不愿被限制在窄小的地方,因而不適合養在公寓里。這種貓喜歡獨居,善爬樹,體態輕盈,性情溫和,很通人性,是非常理想的伴侶。
阿比西尼亞貓樂忠于單獨居住,對于爬樹是喜歡的不得了。它對人的感情是非常豐富的。它有非常悅耳的聲音,就算當它處于發情的時期里,也不會出現十分大的叫聲。如果有對陌生人出現在它的身邊,它回顯得非常的害怕,它還有一個和別的貓不同的特點,就是討厭人們把它抱起來玩。
阿比西尼亞貓每次產崽大概是在4只左右,剛出生的小貓是非常小的,它的發育是比較緩慢的,剛開始的時候,毛色是稍微呈黑色的,到后來就一點點的變淺了。
CFA評分標準
頭部25分:嘴 6分;頭顱 6分; 耳朵 7分;眼形 6分
身體 30分:身軀 15分; 腿及腳 10分;尾巴 5分;
毛發、毛質 10分
顏色 35分:毛色 15分;毛發條紋 15分;眼色 5分